糖尿病孕妇,如何保障母婴健康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慢性疾病开始困扰着人类,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代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着普通人群,还对孕妇和胎儿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每十个孕妇中就有一人会面临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问题,关注糖尿病孕妇及其胎儿的健康显得尤为重要,糖尿病孕妇应该如何做好日常管理,保障母婴安全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妊娠期糖尿病的概念及成因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耐量异常,而不包括那些妊娠前已经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这类疾病通常发生在妊娠中期或晚期,可能与孕期激素水平变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有关,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但孕期女性体内分泌出大量其他激素如雌激素、孕酮等,这些激素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度,使得胰腺需要分泌更多胰岛素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当胰腺无法产生足够多的胰岛素时,血糖水平便会上升,从而引发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具体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研究认为以下几点可能是主要诱因: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糖尿病史的女性患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年龄因素:高龄产妇(35岁以上)更易患病。
体重问题:肥胖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不良生活习惯: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均会增加患病风险。
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
妊娠期糖尿病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给母体及胎儿带来诸多危害,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母亲健康受损: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孕妇出现高血压综合征、羊水过多等症状;产后恢复速度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增加将来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
2、胎儿发育异常:高血糖环境中生长的胎儿容易过大(巨大儿),增加难产几率;胎儿先天性畸形发生率也有所提高。
3、新生儿并发症增多:新生儿出生后可能会经历低血糖、呼吸窘迫等问题,需要特别护理。
4、儿童远期健康隐患:有研究表明,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母亲所生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患上肥胖症、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目前,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一般在怀孕24至28周之间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1、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OGTT):首先要求孕妇空腹至少8小时,然后服用含75克葡萄糖的溶液,分别于服糖前后抽取血液样本检测血糖值。
2、结果判断:若服糖后2小时血糖≥8.5 mmol/L,则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若两次或两次以上异常,则确诊。
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措施
对于确诊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来说,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性的做法:
1、合理膳食:应遵循营养师指导下的健康饮食计划,注意食物种类多样化,减少单糖类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比例。
2、适量运动:除非医生另有指示,否则孕妇每天应保证至少30分钟的轻中度体力活动,如散步、瑜伽等。
3、监测血糖水平:使用家用血糖仪定期检测血糖值,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或药物剂量。
4、遵医嘱用药: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物治疗,务必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5、定期产检:密切关注胎儿发育状况,必要时提前安排剖宫产手术。
妊娠期糖尿病虽然会对母婴健康造成一定威胁,但只要遵循专业医师指导,加强自我管理,大部分患者都能够顺利度过孕期并诞下健康宝宝,希望所有准妈妈们都能重视起自身健康管理,为自己和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孕育环境,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务必咨询相关领域专家获取个性化建议,祝大家孕期愉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