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文章正文

莫轻浮(最好的自律:事不拖、话不多、心不乱)

常识 2024年01月17日 13:12 943 圳宇





沉思录》中写道:




“做事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杂乱,灵魂不可焦躁不安,生活才能平稳无忧。”




一个人最好的自律,是管好自己。




专注于该做的事情上,则水到渠成。




沉住气,事不拖延




听过一句话: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




我们往往陷入胡思乱想,却忘了该怎么行动。




越是犹豫不决,越滋生出焦虑。




勤,能解决生活中大部分问题。




石悦是《明朝那些事》的作者,他的成功源自于每天的积累。




5岁时,石悦开始阅读历史书籍,每天读2个小时。




11岁,他把《上下五千年》读了7遍;




12岁后,他翻阅《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明实录》、《清实录》……




在这样的坚持下,他十几年来,看了6000多万字的史料,最终写出了《明朝那些事》,获得无数喜爱。




“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休。”




人生就像一棵树,务必扎根深厚,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定成不了大事。




曾国藩在写给儿女们的家书中说到: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




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沉住气,打硬仗,吃硬饭。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为人处事,需要踏实勤勉,切记三心二意,拖延不定。






管住嘴,话不多说




俗话说:




“一壶水不响,半壶水响叮当。”




人生在世,言语要谨慎,行动莫轻浮。




丢掉抱怨和争论,是最高级的修养。




稻熟低穗,人熟低声。




三国时期,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却隐居隆中,躬耕陇亩。




在当时复杂局势下,诸葛亮不愿意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谋。




干脆选择闭嘴,不管是非,静待时机。




晴天耕种田地,雨天饱览诗书、研习兵法,韬光养晦,被称为“卧龙先生”。




最终在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选择步出隆中,留下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




后来诸葛亮在临终时,写了《戒子书》留给儿女: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言语,代表一个人的三观。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选择安静,不评判是非。




不经他人事,莫论他人错。




心中有尺,说话有度,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弟子规》云:




“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宁肯沉默,也不要谄媚讨好。




英雄无言,岁月有声。




话不多说,静可内省。




与耍嘴皮子功夫,不如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的本领上。




守住心,人不急躁




《荀子》云: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越是艰难时刻,越不能焦躁。




人不急躁,事事圆满。




邓亚萍是乒乓球名将,有着“大心脏”之称。




其实一开始,邓亚萍并不被看好,因为她的个子太矮。




但是她却有着过硬的心理素质,扎实训练,临危不乱。




1994年亚运会上,国乒面临强敌,比分被拖到了2:2。




而邓亚萍刚好打第五场,决定胜负的一局,所有人都提心吊胆。




最终,邓亚萍以强大的心态,稳定发挥,攻防兼备,拿下比分。




后来在《圆桌派》采访中,她说:




“其实每个人都很紧张,都想赢得比赛。而我的方法就是专注于每一个球,既不松懈,也不急躁,一分一分的搏下来。”




比赛场上,哪有什么天才,只不过是心态更能稳住罢了。




心不急躁,事无巨细。




人不自作,福运临门。




左传》中记载:




“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心态,比什么都重要,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




余生,守住心,别失了分寸,也不急躁行事。




杨绛曾写道: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社会复杂,人心更是难测。我们唯一做的是,自律自强。




沉住气,事不拖延;




管住嘴,话不多说;




守住心,人不急躁。




身若清风,归于平淡,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管他人的是非。


中盟盛世科技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联系QQ:2760375052 版权所有:中盟盛世科技网:沪ICP备20230248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