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文章正文

麒麟710属于什么档次?揭秘这款中端神U的真实性能与使用体验

科技 2025年11月05日 17:54 9 仁静

记得几年前帮朋友选手机,看到搭载麒麟710的机型价格都在两千元档位。当时不少人都在问:这款处理器到底算什么水平?是性价比之选还是勉强够用?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麒麟710在手机芯片界的真实定位。

1.1 麒麟710在华为芯片体系中的地位

在华为自家的芯片梯队里,麒麟710处在承上启下的位置。它发布于2018年,正好填补了麒麟659与麒麟970之间的空白。相比前代中端芯片,它首次采用了12nm制程工艺,这在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工艺节点。

从命名规则来看,华为的7系列一直主打中端市场。麒麟710作为该系列的首款产品,承载着将高端技术下放的任务。它引入了旗舰芯片才有的独立NPU,这在同价位竞品中相当少见。这种配置让中端机型也能享受AI场景识别、智能调度等以往高端机专属的功能。

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华为后续发布的多款畅销机型,比如nova 3i、荣耀8X都选择了这颗芯片。这种大规模搭载本身就能说明问题——麒麟710确实是华为在中端市场布局的关键一环。

1.2 与同代竞品骁龙660的性能对比

说到性能定位,免不了要和同期的高通骁龙660做个比较。这两颗芯片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因为它们瞄准的是同一个价位段。

从制程工艺看,麒麟710的12nm相比骁龙660的14nm确实略有优势。这意味着在相同性能下,麒麟710的功耗控制会更好些。实际测试中,两者的CPU性能差距不大,日常使用几乎感受不到区别。

不过在GPU方面,麒麟710搭载的Mali-G51 MP4要比骁龙660的Adreno 512稍弱一些。体现在游戏体验上,骁龙660在高负载场景下帧率更稳定。这个差异很微妙,普通用户可能根本察觉不到。

有趣的是,麒麟710的AI性能反而领先。得益于独立的NPU核心,它在图像识别、语音助手响应等AI相关任务上表现更出色。这正好契合了当时手机AI功能逐渐普及的趋势。

1.3 市场定位:中端主流还是入门旗舰?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定义麒麟710的档次,我认为“中端主流”比“入门旗舰”更准确。它的性能足以流畅运行绝大多数日常应用,但在极限场景下还是能感受到与旗舰芯片的差距。

从价格区间来看,搭载麒麟710的手机大多集中在1500-2500元这个档位。这个定价很能说明问题——它面向的是追求均衡体验的普通用户,而不是极致性能的发烧友。

有个细节值得玩味:华为后来推出的麒麟710F,虽然只是封装工艺的改进,但用在更多机型上。这种生命周期延长策略,进一步巩固了其中端主力的地位。

现在看来,麒麟710的成功不在于单项性能多突出,而在于找到了性能、功耗、成本的完美平衡点。它可能不是最快的芯片,但确实是当时最适合大众选择的芯片之一。

前阵子帮表弟调试他的荣耀8X,那台手机用的就是麒麟710。他抱怨说玩游戏偶尔会卡,我很好奇这芯片的真实性能到底怎样。经过一番测试,发现情况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麒麟710属于什么档次?揭秘这款中端神U的真实性能与使用体验

2.1 CPU架构:12nm工艺与八核心设计

麒麟710采用big.LITTLE架构的八核心设计,这个方案在当年相当流行。四颗Cortex-A73大核负责高性能运算,四颗Cortex-A53小核处理日常轻任务。这种分工明确的架构设计,让它在能效控制上表现不错。

12nm制程工艺是个关键亮点。相比前代产品的16nm工艺,晶体管密度提升明显。实际使用中,我能感受到应用启动速度确实比麒麟659快了不少。特别是同时开启多个应用时,切换流畅度提升显著。

有意思的是,这颗芯片的调度策略偏向保守。在长时间高负载运行时,大核并不会一直保持最高频率。这种策略虽然牺牲了峰值性能,但换来了更好的续航和温控表现。对于不常玩大型游戏的用户来说,这种权衡其实很明智。

2.2 GPU性能:Mali-G51图形处理能力

图形处理方面,麒麟710搭载的是Mali-G51 MP4 GPU。这个配置在当时属于中规中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测试《王者荣耀》时,中等画质下基本能稳定在55帧以上,整体体验相当流畅。

不过遇到《和平精英》这类更吃配置的游戏时,就需要适当调低画质了。高清画质下帧率会有明显波动,但切换到均衡画质后又能稳定运行。这种表现很符合其中端定位——能玩主流游戏,但别期待旗舰级的极致体验。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华为对这颗GPU的调校比较注重能效平衡。即便在游戏过程中,手机背面也只是微温,不会出现烫手的情况。这种温控表现,比同期部分采用骁龙660的机型反而更好。

2.3 AI能力:独立NPU带来的智能体验

麒麟710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AI性能。作为首款搭载独立NPU的中端芯片,它在AI运算方面确实有独特优势。记得测试人脸解锁时,解锁速度快得令人印象深刻,几乎达到抬手即开的程度。

在拍照场景识别上,这颗NPU的作用更加明显。它能快速识别出风景、食物、人像等不同场景,并自动优化参数。实际成片效果确实比没有AI优化的照片更讨喜,特别是色彩还原相当准确。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AI智能调度。系统会根据使用习惯预加载常用应用,这种“越用越懂你”的体验,在当时的中端机里确实少见。现在回头看,麒麟710在AI方面的投入,为后来中端芯片的AI普及开了个好头。

2.4 能效比:续航与发热控制表现

能效表现可能是麒麟710最值得称赞的地方。12nm工艺配合智能调度机制,让搭载这款芯片的手机普遍都有不错的续航。表弟那台荣耀8X,中度使用撑一天完全没问题。

发热控制也做得相当到位。连续观看视频两小时后,手机温度只是略有上升。玩游戏时虽然温度会升高,但始终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这种稳定的温控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那个相对保守的性能调度策略。

测试过程中我发现个有趣现象:麒麟710在低负载时的功耗控制特别出色。待机状态下几乎不耗电,这种特性很适合作为备用机或者给长辈使用。现在看来,华为在能效方面的优化确实下了一番功夫。

总的来说,麒麟710的性能表现很像一个“三好学生”——没有特别拔尖的科目,但每门功课都在八十分以上。它可能给不了你极致的游戏体验,但日常使用中的稳定和省心,恰恰是大多数用户最需要的。

上次测试完荣耀8X后,我特意多用了几天,想看看这颗芯片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表现。说实话,中端芯片的魅力从来不在跑分数字上,而是那种“刚刚好”的使用体验。

3.1 主流游戏运行表现

打开《王者荣耀》的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表弟说的“偶尔会卡”是什么意思。中等画质下团战帧率确实会从60帧掉到50帧左右,但这种波动对普通玩家来说几乎无感。除非你是职业选手,否则这点帧率波动根本不会影响操作。

切换到《和平精英》时就需要做些妥协了。高清画质下确实吃力,但把画质调到均衡后,整个游戏过程反而更舒适。画面依然清晰,操作跟手,最重要的是手机不会发烫。这种“降画质保体验”的策略,其实很适合休闲玩家。

我发现在连续游戏一小时后,麒麟710会主动降低频率来控温。这导致后期帧率不如刚开始稳定,但换来的是可以持续玩上两三小时而不用担心过热关机。对于学生党来说,这种续航表现可能比极限性能更重要。

3.2 日常使用流畅度体验

每天早上醒来刷微博、回微信,这些轻量级应用对麒麟710来说毫无压力。应用启动速度可能比不过旗舰芯片,但也就慢那么零点几秒,日常使用中根本察觉不到。

多任务切换时的表现让我有点意外。同时开着淘宝、知乎和音乐软件,来回切换居然很少遇到重加载。看来4GB运存配合麒麟710的智能调度,确实能保证基本的流畅体验。不过当后台应用超过五个时,偶尔还是会出现杀后台的情况。

记得有次在地铁上,我同时回复邮件、查地图还听着播客,手机居然没有明显卡顿。这种场景下的稳定表现,恰恰证明了中端芯片的实用价值——它可能给不了你极致的速度,但绝不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3.3 拍照与视频处理能力

用荣耀8X拍晚餐时,食物模式自动识别得很准。色彩饱和度调得恰到好处,拍出来的食物看起来比实际更诱人。这种AI拍照的优化,在日常社交分享中确实很实用。

人像模式的背景虚化处理得比较自然,边缘识别准确度超出我的预期。虽然细节保留不如旗舰机,但在朋友圈里完全够用。夜景模式需要手持稳定两三秒,成片效果比直接拍摄好很多,暗部细节保留得不错。

视频录制方面,1080P 60帧的表现很稳定,防抖效果中规中矩。剪辑短视频时,预览和导出速度都能接受。如果只是记录生活,这个水准完全能满足需求。毕竟大多数人拍视频都是为了社交分享,不是专业创作。

3.4 在华为多款机型中的差异化调校

比较有趣的是,同样是麒麟710,在不同机型上的表现确实有差异。荣耀8X的性能释放相对保守,可能是为了兼顾续航和价格定位。而nova 3i的调校就更积极些,游戏表现稍好但续航略短。

华为在芯片调校上真的很懂用户心理。给年轻用户用的机型偏向性能释放,给商务人士的机型侧重续航稳定。这种差异化策略,让同一颗芯片在不同场景下都能发挥最大价值。

我印象最深的是麦芒7的温控策略,即便在夏天户外使用,也很少出现因过热降频的情况。这种细节上的优化,可能比单纯的性能提升更贴近用户的实际需求。

说到底,麒麟710就像是个可靠的日常伙伴。它不会给你太多惊喜,但也不会让你失望。在这个价位段,稳定和省心才是最重要的品质。

标签: 麒麟710性能评测 麒麟710与骁龙660对比 华为中端芯片定位 麒麟710游戏体验测试 麒麟710 AI能力分析

中盟盛世科技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联系QQ:2760375052 版权所有:中盟盛世科技网:沪ICP备20230248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