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盛世全国多少辆(创收6300亿!这个中国元老级车企,靠“情怀”年售31万台车)
“头条首发,禁止搬运,违者必究。”在阅读此文前,辛苦您点击“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来源/首席商业智慧作者/首席商业智慧
引言:从一辆汽车都造不出来,到汽车行业让其他国家感到威胁,中国汽车制造67年,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今年,中国成为全球汽车出口量最多的国家,这让欧盟将我们视为了眼中钉。
近日,欧盟委员会表示:因为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强大的竞争力,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
真的有补贴吗?还是说只是一个借口?
有网友对比亚迪在欧洲的售价,表示:“如果这是补贴下的价格,那我愿称之为欧洲消费者补贴比亚迪。”
不禁感叹,现在的中国汽车制造业,已经从一辆汽车都造不出来,变成了技术水平让外国警惕敌视的存在。
01、“中国汽车威胁论”?他们玩不起了
不仅欧盟态度相当激烈,支柱产业是汽车的德国,更是“应激”。
在前段时间的车展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大放异彩。
在德国杂志《焦点》新一期的封面,是一张中国筷子夹起德国大众汽车的图画。
这筷子上还有九个中文字:“祝您胃口好,汽车行业。”
而封面的德文小字意思则是:“中国的贪婪——远东的主导地位对德国汽车工业和我们的未来有多危险?”
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最终还是波及到了汽车行业。
这些年来,中国汽车行业从零到超越的“逆袭”,这个汽车牌子,扮演了重要角色。
那就是一汽集团红旗。
虽然现在的一汽集团红旗,当年“国车”的“威风”已经大大降低。
但在2022年,一汽集团红旗营收6300亿,创造了不错的成绩,这个中国最“老牌”的汽车,仍然在努力追赶时代潮流。
02、手搓发动机,偷师奔驰,从零开始创造“奇迹”
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位伟人曾说:“我们能造桌子椅子、锅碗瓢盆,却连一辆汽车,一辆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那时候,在苏联的图纸与技术输送、在当时全长春市政建设90%的费用支持之下,当时的中国第一汽集团车厂,终于掌握了造卡车的技术,造出了全中国第一辆汽车——解放牌卡车CA10。
在这些专家的帮助下,一批相关机修专业人才也被培养了起来。
解决了卡车,下一步当然是造小轿车。
但是,虽然外人看来,造卡车与造小轿车,难度似乎差不多。
但那时自有特殊原因,那时的苏联,小轿车还是要自己仿造欧美,就别说支援中国了。
有了造汽车的基础知识和人才,一汽集团干脆自己造。
虽然一直背着“中国汽车工业名片”的名号,但从0到1,一汽集团造的第一辆汽车并不是红旗,而是名为东风的汽车。
这辆汽车,全方位对标法国西姆卡维蒂和奔驰190,说好听点叫“逆向研发”,低情商的说法,就是“山寨”。
如果现在提起“山寨”,可能不少人是鄙夷的态度,但在那个一切都是“零”的时代,搞出“山寨”,至少成功了一半多。
要知道,我们没有生产线,没有技术,这辆车几乎完全是靠工人们一锤一锤敲出来的。
那时候的汽车技术跟不上吧,那至少该有的格调都得有。
这辆车的天花板是天鹅绒的、地毯是羊毛的、面板是漆木的,然而这种国人认为高标准的汽车,在汽车行业也仅仅是中级轿车的水准。
见到第一辆轿车终于成功上路,伟人一个高兴,就下达了一个艰巨的任务:要造出规格够上阅兵仪式的豪华轿车。
此时,距离建国10周年阅兵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
这一次,一汽集团的“山寨”对象是"克莱斯勒"C69型汽车。
然而,这一举动却遭到了苏联专家的反对,苏联专家认为,就连他们都不能造出这辆汽车的V8发动机,你们就更别说了。
大概是逆反心,或者是某些不服输的精神,“大国工匠”的精神,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发光发热。
汽车厂里挂上了“乘东风,展红旗,八一拿出高级轿车去见毛主席”的横幅,全场工人就这样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没有图纸,就人工创造图纸。
我国的技术能手、专家们,靠手工硬生生地锤出了100个发动机毛坯。
又优中选优,在这100个中挑出一个最好的拿去设计研发。
拆出的3000多个零配件,也各自出了图纸,让工人们拿去试制。
这一辆“红旗”身上76%的零件,都是工人们用小锤大锤敲出来的。
就这样,靠着“逆向研发”和“手搓”发动机、零配件,我国第一款红旗轿车——CA72,也是我国第一辆高级轿车,就这样在阅兵仪式上惊艳亮相。
这辆车既有现代工业的精华,也有中华传统美学的影子。
前格栅是传统扇面造型,其他装饰罩也大量运用美化窗格云纹等中华传统纹样,最有标志性的,当然还是这辆车的“宫灯式”尾灯。
从此开始,“红旗”与“国车”这个标签紧紧的绑定。
可以说,红旗完全就是一个时代的情怀与记忆。
03、“情怀”还是智商税?为了复兴走过多少弯路
但好景不长,在1981年,红旗汽车被通知停产。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从生产第一辆车到停产,红旗总共也就生产了不到1500台。
文件显示是因为油耗较高,所以停产红旗。
但根据《家庭轿车诱惑中国》揭秘,红旗停产的根本原因是质量不行。
身为接待外宾的“国车”,红旗一边接待来宾,一边怕出故障,后面还跟着一辆备用的外国车。
有一次在接待一国Z统时,红旗刹车失灵撞树,实在是脸都丢光了。
不过,在那个年代,我国重工业技术尚不成熟,在其他厂连汽车都造不出来的时候,红旗经常出故障,不单单是因为红旗本身的问题。
而在当年,一汽集团造一辆红旗的造价为6万到20万,卖给政府的价格是5万。
说是偷工减料吧,绝无可能。
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朝停产,着实是无奈。
为了另寻出路,原本定位“国车”的红旗被迫转型,改为民用。
1996年,尘封15年的红旗轿车,终于复产。
开始的几年,按照原有的经验,“反向研发”外国车型,红旗的销量也还算不错。
被称之为“小红旗”的几款车型,有的完全复刻迪奥100等外国车,身上带着尊贵地位的象征,价格也不算太贵。
如此“放下身段”,让不少达官显贵过来捧场,最开始也很快卖到了上万台。
有“小红旗”就有“大红旗”,红旗CA7460被称为红旗旗舰,基本“逆向研发”了林肯城市,对标奔驰迈巴赫,售价更是直奔70万。
曾经的汽车龙头,面对新时代的巨变之时,显得尤为力不从心。
他们大概不懂,时代变了。
红旗定位高端,继续走“逆向研发”道路,再难获得消费者青睐。
对销量的颓势,红旗甚至出了一些“昏招”,彻底放下“身段”,一度沦为街边出租车。
就算是这样,红旗还是没有放弃“逆向研发”之路,2008年出品的红旗盛世,被红旗报以重返“高端”的希望。
这款车却因为就是和丰田的皇冠马杰斯塔换了个标,而被消费者们瞧不上眼,复兴之路再度受挫。
04、从停产、“换标”到自研,品牌承载太多
走了许多弯路的红旗,终于在一汽集团新任掌舵人徐留平上任之后,来了个触底反弹。
2018年1月的战略发布会上,徐留平终于给红旗定了品牌理念,为“中国式新高尚精致主义”,目标客户定位则是“中国是新高尚情怀人士”。
说白了,就是“与民同乐”,消费“情怀”。
作为一代人的记忆,年长的人购买红旗汽车,觉得倍有面。
稍微年轻一点的车友,一边觉得自己开起来像司机,一边也觉得红旗是尊贵的象征。
除了全新定位,徐留平还凭借一汽集团的关系,在2018年,一汽集团旗下的T3出行和旗妙出行这两个网约车平台成立的时候,顺势投放大量红旗汽车。
而2017年销量只有4665辆的红旗,设定了在当时看来相当异想天开的目标。
2020年销量要达10万辆,2025年30万,2035年50万。
事实证明,这个目标还是保守了。
10万的目标,红旗提前一年达成,超过了2014年到2018年的销量之和。
20万的目标,红旗也提前了四年达成。
虽然2022年增速有所放缓,仅仅从上一年的30万增长到了31万辆。
但今年1至8月份,红旗的几款车型已经销出22万辆。
年底往往是销售旺季,销量还有不少的增长空间,今年,红旗保持增长,希望还是挺大的。
红旗最火爆的车型,是红旗HS5,今年光是这款车型,就扛起了6.7万的销量。
有网友称:红旗这个品牌承载了太多,可这个产品又承载不了那么多。
还有的网友,把红旗和爱国绑定在一起,认为买红旗就是爱国。
虽然再度“辉煌”,销量不低,但红旗因为产品与定位,在车友圈,似乎一直逃不过“智商税”的质疑。
有的车友认为,红旗就“溢价”在情怀上,同配置的车型,旧红旗的性价比更低。
红旗的质量问题,更是一直争议不断,红旗车型的老问题:内饰发生异响,也成了不少网友诟病的焦点。
今年9月13日,一名男子在红旗4s店前怒砸自己的红旗车,并称坏了13次,换了10次配件,还没找出原因。
甚至有网友怒喷:“买红旗图啥,三大件他沾一样吗?看过红旗HS5的测评,就这?”
难以否认,停产20多年,刚刚走上正轨的红旗,尚且有许多不足之处。
面对增速困境、消费者恶评,红旗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选择全面押注“新能源”。
不知道红旗的这场豪赌,能否成为红旗的第二增长曲线。
无论现在的红旗如何,作为曾经中国汽车产业起步的标志,还是希望红旗能够重整旗鼓,实现增长目标。
对红旗汽车,你怎么看?你是否支持一汽红旗转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明星趣闻,热点时事辣评,商界资讯,互联网那些事,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