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芯片天梯图2023,谁才是真正的性能王者?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手机芯片成为了衡量一部手机好坏的重要标准,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2023年的手机芯片天梯图,看看谁才是真正的性能王者!
高端旗舰芯片
苹果A17 Pro
苹果的A系列芯片一直是行业标杆,最新的A17 Pro也不例外,该芯片采用3nm工艺制程,拥有8核心CPU和6核心GPU,在性能方面,A17 Pro相比上一代A16 Pro提升了约20%,功耗降低了15%,在AI计算能力方面,A17 Pro的神经网络引擎达到了20核,每秒可进行超过25万亿次运算,A17 Pro还支持最高8K HDR视频录制,影像处理能力更加强大。
高通骁龙8 Gen 3
作为安卓阵营的领军者,高通骁龙8 Gen 3采用了4nm工艺制程,由1颗超大核Cortex-X3、2颗大核Cortex-A720、2颗中核Cortex-A710以及3颗小核Cortex-A510组成,其中超大核主频高达3.36GHz,GPU则为Adreno 750,在Geekbench 6跑分测试中,骁龙8 Gen 3单核成绩1985分,多核成绩6230分,相比前代产品提升明显,该芯片还支持LPDDR5X内存以及UFS 4.0闪存,为用户提供更加流畅的使用体验。
联发科天玑9300
联发科天玑9300同样采用了4nm工艺制程,CPU部分为1颗Cortex-X3超大核、3颗Cortex-A720大核以及4颗Cortex-A510小核,GPU为Mali-G720 MC12,在AI计算能力方面,天玑9300内置了第六代APU,每秒可进行超过20万亿次运算,该芯片还支持Wi-Fi 7和蓝牙5.3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快的无线传输速度。

中端主流芯片
高通骁龙7 Gen 2
作为高通新一代中端芯片,骁龙7 Gen 2采用了6nm工艺制程,由2颗Cortex-A710大核、6颗Cortex-A510小核组成,GPU为Adreno 650,在Geekbench 6跑分测试中,骁龙7 Gen 2单核成绩1200分,多核成绩4100分,该芯片还支持4K HDR视频录制以及1.08亿像素摄像头,影像处理能力较为出色。
联发科天玑8200
联发科天玑8200同样采用了6nm工艺制程,CPU部分为4颗Cortex-A78大核以及4颗Cortex-A55小核,GPU为Mali-G610 MC6,在AI计算能力方面,天玑8200内置了第五代APU,每秒可进行超过10万亿次运算,该芯片还支持Wi-Fi 6和蓝牙5.2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较快的无线传输速度。
紫光展锐虎贲T770

紫光展锐虎贲T770采用了12nm工艺制程,由4颗Cortex-A76大核以及4颗Cortex-A55小核组成,GPU为Mali-G57 MP4,在Geekbench 6跑分测试中,虎贲T770单核成绩780分,多核成绩2800分,虽然性能表现不如前两款芯片,但其在AI计算能力方面表现出色,内置了第三代APU,每秒可进行超过5万亿次运算。
入门级芯片
高通骁龙4 Gen 1
作为高通新一代入门级芯片,骁龙4 Gen 1采用了8nm工艺制程,由2颗Cortex-A78大核以及6颗Cortex-A55小核组成,GPU为Adreno 610,在Geekbench 6跑分测试中,骁龙4 Gen 1单核成绩580分,多核成绩2000分,该芯片还支持1080P视频录制以及4800万像素摄像头,影像处理能力尚可。
联发科Helio G99
联发科Helio G99同样采用了12nm工艺制程,CPU部分为2颗Cortex-A76大核以及6颗Cortex-A55小核,GPU为Mali-G57 MC2,在AI计算能力方面,Helio G99内置了第二代APU,每秒可进行超过2万亿次运算,该芯片还支持Wi-Fi 5和蓝牙5.1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基本的无线传输速度。

紫光展锐虎贲T618
紫光展锐虎贲T618采用了12nm工艺制程,由2颗Cortex-A75大核以及6颗Cortex-A55小核组成,GPU为Mali-G52 MP2,在Geekbench 6跑分测试中,虎贲T618单核成绩500分,多核成绩1800分,虽然性能表现不如前两款芯片,但其在AI计算能力方面表现出色,内置了第一代APU,每秒可进行超过1万亿次运算。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目前市场上高端旗舰芯片主要被苹果A17 Pro、高通骁龙8 Gen 3以及联发科天玑9300占据;中端主流芯片则以高通骁龙7 Gen 2、联发科天玑8200以及紫光展锐虎贲T770为主;入门级芯片则由高通骁龙4 Gen 1、联发科Helio G99以及紫光展锐虎贲T618构成,在性能方面,高端旗舰芯片自然最为出色,但在价格方面也相对较高,对于普通用户而言,选择一款性价比较高的中端主流芯片即可满足日常使用需求,而对于预算有限的用户,则可以选择入门级芯片作为过渡之选。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排名并非绝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需考虑手机厂商对芯片的调校能力以及系统优化程度等因素,希望各位读者在购买新手机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做出合理选择!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