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北约军事潜力正在被积极(普京刚化解一场危机,北约30万大军蠢蠢欲动,关键时刻还得看中方)
北约峰会毫无悬念地将矛头对准了俄罗斯,在边境交界处又有了新的大动作,而中国也成为了 北约政治胁迫、对立的“假想敌”。未来东欧局势会持续紧张是毋庸置疑的,而北约的扩张方向也逐渐往亚太地区转移,颇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7月11日,北约峰会在立陶宛举行,这并非是俄乌冲突爆发后的首次北约峰会,也不一定会是结束前的最后一次,但应该是至关重要的一次。此次峰会上,北约主要讲了三件事:一是拒绝乌克兰的“入群申请”,这属于是意料之中啊;二是派兵封堵俄罗斯在欧洲的出口,这点我们稍后再谈。三是在公报中鬼话连篇的扯到中国,也算得上是西方的一贯操作。可以说此次峰会,又是以美国为首的小团体制造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表演。现在的北约已经“脑死亡”,彻底沦为操弄政治议题的工具,欧洲成员国难以发出“正确”的声音,更别提战略自主。
瓦格纳集团“兵变”的闹剧匆匆落幕后,北约当即就在东翼地区陈兵三十万海陆空高战备部队。在芬兰已经完成入约流程的情况下,俄罗斯黑海地区关口被土耳其所掌控、西北地区的波罗的海又被立陶宛、芬兰要挟,整个西部的战略缓冲带正逐渐消失,冲突后的乌克兰大概率会成为北约手中的一柄利刃。三十万美欧大军绝非是纸上谈兵,他们不仅可以在必要时刻介入乌克兰局势,更能直接对俄本土产生威胁。再说远东局势也不容乐观,此次峰会日、韩表现的十分积极,岸田文雄与尹锡悦先后与斯托尔滕贝格进行会晤,将各自的《个别伙伴合作计划》进行升级。北约介入亚太地区,首当其冲是对俄罗斯远东造成战略威胁,尤其是俄日之间存在激烈的地缘政治矛盾,北约借此给俄罗斯“上眼药”,有些打蛇打七寸的味道。俄罗斯未来的地缘政治前景不容乐观,既要面临强敌环伺,又要拉拢像土耳其、印度这样的中间派,普京的铁血手腕恐怕不会像以前那般灵光了。
在此次北约公报中谈及中国的部分,则更是荒唐到逻辑无法自洽。一方面指控中国“致力于颠覆包括太空、网络和海洋领域的国际秩序”,并认为中俄不断深化战略伙伴关系是与“北约的价值观和利益背道而驰”。另一方面,又希望中国能发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作用对俄罗斯进行谴责等等。反正涉及中国的内容,简而言之就八个大字“坚决打压,谴责到底”。中欧关系的复杂性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但中国与北约的关系却一目了然。其实亚太的北约化,要实在好过北约的亚太化。前者是以美日韩三方军事同盟为基础而活动的框架,最多是融入北约的军事网络和体系,英德派出几艘常驻军舰改变不了地区局势。后者则是美国胁迫更多的欧洲军事力量投入到亚太地区,增加常备驻扎人员、装备数量和军事演习的频率。可喜的是,目前欧洲并没有打算一条道走到黑,俄罗斯对欧洲而言确实存在客观的战略威胁,但中国只会是欧洲坚实的贸易合作伙伴。更何况北约不断干涉亚太地区的稳定,第一个站起来反对的,肯定不是中国。如果说中美、中欧关系处于整体可控的状态,那朝鲜的不确定因素,北约是否有考虑在内?
就在北约峰会召开后不久,俄媒就放出风声说中俄元首可能会在“一带一路”论坛上再次会晤,而俄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访华期间也提到相关话题。可见中国在国际秩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哪怕是在北约和俄罗斯的博弈中,中国也是双方必须持小心谨慎的态度去交流。未来中国与北约是否会正面对峙,而中俄又会以怎样的合作方式亮相于西方眼中呢?最后借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的话来结尾,也是再次警告北约与日韩:“亚太地区保持长期繁荣稳定,靠的是地区国家相互尊重、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妥处分歧。北约东进亚太只会搅动地区紧张局势,引发阵营对抗,甚至是‘新冷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