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auto.sohu.com(汽车正从性价比跨入性能比阶段)
11月2日,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与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第四届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以汽车性能品质为主题,探讨中韩汽车发展中品牌升级面临的关键问题。国家信息中心、业内专家及高校学术代表、本土汽车品牌代表等约150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第四届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
性价比,这是现代汽车留给外界最大的印象,但在现代汽车(中国)经营研究所所长李东宪看来,这一曾引以为傲的形容词已经过时,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一辆具备10年30万公里质量保证的汽车,而是希望能够在动力、性能、配置、价格多方面寻找一款属于自己的“性能比”汽车。
何为“性能比”?李东宪介绍,这是现代汽车3年前内部提出的战略转型口号,目标是回归汽车本身,专注每一个零部件匹配,每一个产品细节,让每一辆汽车的机械性能发挥到最佳,而不只在所谓的配置和产品内外观上下功夫。
人们都说中国汽车与韩系车很像,今天,现代汽车已经开始从“性价比”走向“性能比”,中国汽车应该做些什么呢?
朴银夏:汽车性能品质须不断创新
在论坛上,韩国驻华经济公使朴银夏表示,现代汽车在发展过程中,努力进行质量革新,现已成为全球第五汽车集团。在J.D.Power新车质量评比中,现代汽车在45个汽车品牌中获得第一名,其发展经验对中国车企而言是非常有帮助的。
韩国驻华经济公使朴银夏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各品牌进行角逐的最大市场,为了能够获得中国消费者的欢迎,我们必须能够生产出有更好价值、更高性能的汽车。其中,汽车性能品质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已成为汽车绝对价值的组成部分。从这个角度来看,探悉汽车性能品质创新之路作为本届中韩汽车研讨会的主题是非常有深意的。
王秀福:提升品质是成为汽车强国的核心元素
现代(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秀福指出,中国作为汽车大国,未来势必会成为汽车强国,为了成为汽车强国,不断提升汽车质量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在汽车生产当中品质重要性需持续强调,中国汽车企业应该了解和适应世界汽车市场的潮流,从中寻找出新的发展渠道和模式。通过中韩两国交流,对中国汽车或许会有帮助。
现代(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秀福
韩国现代汽车在去年销售量高达808万台,位居全球第五位,为什么能获得这个成绩?主要是因为现代汽车一直在持续关注质量,提升质量,为了提升质量不断进行投入,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消费者通过购买现代汽车,就会感受到品质上的提升,进而来享受我们的车和驾驶的乐趣。
J.D.Power:高性能是迈向中高级品牌必经阶段
核心提示:JD Power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汽车产品与质量总经理蔡明立足中国市场数据,详细阐明了汽车的性能品质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来说是迈向中高级品牌的必要阶段,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参考因素。同时他也介绍J.D.Power在汽车评比中的参考指标,其中韩系品牌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
JD Power商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汽车产品与质量总经理蔡明
产品质量在购买决策中占第一位
据统计,中国消费者在购买新车的时候,产品质量好在所有购买决策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从2010年到2016年因为产品质量好而购买车辆比例一直保持15%左右。从2010年到2013年因为产品质量好而购买车辆的比例,在所有购买原因当中排在第一位。从2014年开始,因为朋友亲戚推荐而进行购买的比例超过了产品质量,但为什么亲戚朋友会进行推荐,根本还是因为产品质量好。值得注意的是,在2016年因为产品性能好而进行购买的比例达到了11%,仅仅排在质量之后,列入所有购买原因当中的第三位。而在2016年之前,因为性能好购买的比例其实相对比较低,但是在2016年发生了变化,所以请大家在今后更多关注产品性能方面的指标。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产品质量好所起到的作用。据J.D.Power统计,在三线和四线城市,因为产品质量好而购买车辆的比例从2004年5%排在第9位,上升到2016年的13%排在第2位。而在二线城市因为产品质量好购买的比例从2004的5%排在第9位,上升到2016年的15%排在第2位。到了一线城市这个趋势更加明显,因为产品质量好而购买车辆的比例,从2004年的3%排在第八位,上升到2016年的22%排在第一位。
从市场角度来看,在小型车细分市场,因为产品质量好购买的比例2004年是2%,排在所有购买原因当中的第12位,到了2016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11%,排在第3位。在中级车型市场,2004年因为产品质量好而购买车辆的比例是5%,排在第9位,到了2016年上升到13%,和车辆性能好并列第3位。
对于豪华车细分市场,2004年因为产品质量好已经是14%排在第2位,到了2016年这个比例上升20%排在第1位。因此和城市级别类似,当车辆的细分级别越高的时候,消费群体就会对产品质量更加关注。因此,有一个好的产品质量是进入高端市场的基础,因为产品质量好购买高端车型客户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多。
高性能汽车研发开始成为核心竞争力
据J.D.Power《汽车性能、运行和设计调研报告》(APEAL)中显示:2016年,东风悦达起亚和北京现代分别位列中国市场的前两位,而起亚汽车在美国市场的排名也达到了第三名,APEAL反映了消费者对产品的全面质量体验,可以说,现代汽车集团的性能品质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稳定的口碑。调研还显示出,自2015年开始,中国市场的乘用车产品运动性能有了很大提升,意味着动力和操控性能将继续成为产品提升和竞争的核心要素。
实际上,高性能汽车研发成为汽车品牌发展的一条重要通道不乏先例:奔驰AMG致力于推出高性能版本汽车,并组建车队征战F1比赛;宝马 <http://bmw.auto.sohu.com/>成立M高性能部门、奥迪 <http://audi.auto.sohu.com/>成立quattro <http://db.auto.sohu.com/baike/830.shtml>公司专门打造高性能汽车。
良好的试乘试驾体验好处多
很多时候当我们提到产品质量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从生产、设计、研发、制造等和产品直接相关的部门去考虑产品质量。但是在我们调研当中发现,其实服务满意度,无论是销售服务满意度还是售后服务满意度,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感知,或多或少有影响。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试乘试驾,试乘试驾对于品牌有非常积极的影响。良好的试乘试驾体验,可以增加车主对于品牌质量的信赖,提高产品的价值。据统计,当车主进行过试乘试驾之后,因为产品质量好而购买的比例是16%,相反这个比例会迅速下降到11%。也就是说如果经销商能够提供良好的试乘试驾体验,会让车主更多关注在产品质量本身,而忽略其它因素对于产品质量的影响。
另外我想请大家也关注产品性能这个指标,有良好试乘试驾体验的车主,因为性能好购买比例是11%,比没有进行试乘试驾比例高出2%。因此,试乘试驾可以让消费者更多关注在产品质量本身和产品性能,而忽略售价以及其他非产品因素的影响。
最后,蔡明总结,第一,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的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会更加严格;第二,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性能品质在逐步提升,客户对于产品性能的需求会更加旺盛,消费者年轻化对于车辆产品的性能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年轻消费者,30-35岁年龄段消费者更加注重车辆产品科技配置是否足够,是否时尚,是否有足够的动感。现代集团在美国还是中国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无论是服务还是质量本身。同时希望现代集团在高性能车上的投入将帮助现代集团持续提升他们的品牌形象。
现代汽车高性能品牌开发中心专务朴俊弘
开发高性能汽车是提升品牌的重要战略
对现代汽车集团来说,在高性能领域做持续突破是其提升品牌的重要战略。
现代汽车希望通过高性能汽车获得性能上的竞争力,高性能车有哪些特点呢?首先高性能车是有爆发力有动力的可操控的空间,也就是说在高速行驶过程当中,超车、爆发力都需要有非常好的表现,所以需要有动力爆发力的部分。发动机要有非常高的输出。它还需要有一个非常有效的进行传导,也就是说通过高性能的变速器DCT的变速器,在冷却性能上也需要有改进。
朴俊弘表示,“高性能汽车具有充沛的动力性能、精准的制动性能、一体化的运动座椅、高速状态下出色的操控性能以及个性化的内饰与人性化的仪表盘等,而现代汽车集团的性能品质战略,就是从赛车技术开始,推动高性能汽车的研发,最后逐步将高性能技术应用到量产车型 <http://auto.tom.com/prd_chexing/>,造福普通消费者。”
据介绍,基于赛车的高性能汽车开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静止出发、加速到最高速度的第一阶段,主要考验车辆的加速爆发力、高输出扭矩与功率、离合器与变速器以及高速稳定性;第二阶段是刹车转弯阶段,主要考验车辆的急刹性能、操作灵敏性、线性车辆反应等;第三阶段进入转弯、加速、超车阶段,主要解决车身变形、侧滑平衡、转向不足和打滑等问题,提高驾驶舒适性。
现代汽车发布“N”高性能品牌
2015年,现代汽车集团正式发布了“N”高性能品牌,全面进军高性能汽车市场。
目前,“N”品牌主要基于欧洲量产车型开发高性能版本,而未来其阵容将逐步扩展到各个国家,车型从前轮驱动紧凑级高性能SUV逐步扩展到超级跑车,同时融合节能、自动驾驶等尖端技术,为更多普通消费者提供全新的驾驶体验。
同时,WRC赛事助推性能研发与应用参加WRC赛事是推动现代汽车“N”高性能汽车研发的重要部署。通过真实的极限路况条件下的竞逐,将车型的性能水平更直接地展示给消费者。
朴俊弘介绍,现代汽车集团的性能品质战略,就是从赛车技术开始,推动高性能汽车的研发,最后逐步将高性能技术应用到量产车型,从而造福普通消费者。
以现代汽车为代表的韩系车,作为自主品牌对标的主要对象,已经提前布局高性能汽车领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群体的年轻化,性能品质将成为消费者关注的下一热点。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三十多年的发展,在技术上形成一定的积累,正从1.0时代迈向2.0时代,品牌力的提升成为关键,对高性能技术的研发或将成为自主品牌向上突破的关键
徐长明:自主发展需遵从供需侧和市场需求
核心提示: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从需求侧、供给侧和市场数据这三个方面来总结,指出了自主品牌迎接高性能汽车发展方向。此外他对自主品牌的性能品质创新提出了中肯的建议,第一要尽快提升正向研发和平台研发的能力和水平;第二加大研发投入;第三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最后,性能品质提升没有限度,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而不是以工程师的观念为中心。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
自主品牌产品质量提升很大
徐长明在会上从需求侧、供给侧和市场数据三方面对汽车消费市场进行分析。他指出,人均GDP在1千美元时以生存型消费为主,反映到汽车消费上,消费者对汽车可靠性关注最高;到8千美元时为发展型消费,对感官品质要求比较高;到1万2千美元后为享受型消费,消费者对汽车性能品质需求较高。
近两年,中国自主品牌在产品质量、外观设计以及性能配置上都有显著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提升促进销量的上涨,特别是在新能源、SUV细分市场上。同时,吉利、传祺等自主品牌通过正向研发,不断推出比肩合资品牌的产品,改变了中国自主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
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变化,徐长明表示,中国汽车产业供给侧开始发生变化:从反向研发和单产品研发,转变为正向研发和平台研发,由此对性能品质提升产生了飞跃式的促进作用。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尽管自主品牌相比过去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但主要市场还是集中于10万元级别及以下的低端市场。以8万-10万元的车为例,本土品牌占比从28.4%提到了55.5%,市场已经发生了质变,自主品牌从次要地位变成主体地位。10元-13万元的车中,自主品牌也占到了33.9%。
尽管产品质量上与合资品牌差距日渐缩小,但自主品牌产品与合资品牌仍处在较大差距。不难看出,自主品牌的发展路径,与韩系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有极其相似性。曾经以“性价比”优势,“后来者”现代汽车在被德系、美系和日系占领的中国汽车市场,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并以“现代速度”快速成长为产销量第五的品牌。
工程师应听从客户需求
徐长明对自主品牌的性能品质创新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本土品牌必须从现在起极度重视性能品质的提升。目前从有带头的自主品牌统计出的市场表现数据是好的,这就证明重视性能品质消费者是买账的。
第二,要尽快提升正向研发和平台研发的能力和水平,只有具备这个,性能上去成本才可控。因为即使自主性能做得跟合资一样,如果卖得跟合资一样的价格没人要,还必须售价比它低,售价低情况下成本就必须低,否则不可持续,那怎么办?正向研发和平台研发能力必须提高。
第三,加大研发投入,销售好的自主品牌的企业研发投入都是比较高的,没有研发投入肯定不行。
第四,充分利用国际资源。
最后,性能品质提升是没有限度的,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能说以工程师的观念为中心。如果以工程师为中心,就会把产品造成一个工艺品,成本很高,但消费者不认,你原来卖8万元的车现在15万元,市场卖不出去。以客户为中心,看客户关注什么,就做精做好。
总的来讲,自主品牌全国范围内达到性能提升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但这个阶段已经来临了,自主品牌企业应该做好准备迎接汽车性能时代的到来。
许敏:动力与操控性是自主需跨越的障碍
核心提示: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教授在论坛会上,用四方面阐述我国家车企在性能品质提升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怎么样做。许敏教授深度挖掘汽车品质定义;阐述我国自主品牌在过去发展中经历的三个阶段;通过对国内外车企的对比了解品质差距;以及在提高性能品质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
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
自主和合资相比差距在哪里
许敏总结了自主品牌造车经历的三大阶段。
第一个阶段2008年之前,自主品牌主要造出能开的车,这个时候的车主要注重性价比。奇瑞QQ、吉利美日、比亚迪F3都经过了这个阶段,通过低价的产品赢得市场。
到2013年是第二个阶段,这个时候消费者对汽车的感官体验有了更高的要求。自主品牌通过提升产品外观、内饰设计,合理增加配置来增加产品的感官品质。
而现在已经是造车的第三阶段了,现在的消费者不但对产品有感官品质的追求,也更加注重产品的性能品质。
尽管目前国内很多自主品牌都造出了品质赶超合资品牌的产品,但是在动力性和操控性上仍有明显不足。
许敏认为,产品的性能是品质的核心,动力性和操控性是汽车真正最高品质的地方,是目前自主品牌需要跨越的障碍。
许敏举例,吉利博瑞是目前自主品牌中的标杆产品,但如果将它与合资品牌的标杆产品--现代索纳塔九、大众帕萨特、本田雅阁进行对比,在动力性和操控性方面就差距很多。
从外观上博瑞并不比合资品牌差,内饰反而比合资品牌更高级,安全配置和信息娱乐配置也超越合资品牌,唯有动力性能上有差距。
今天看到现代汽车宣布新品牌N,主要讲的就是动力性和操控性,这才是汽车真正最高品质的地方,这个是自主品牌目前最大的障碍。
动力和操控性不能弯道跨越
强劲的动力性和优良的操控性能,这些指标将成为消费者今后选车的重要因素,这些方面也是汽车技术里面最难、最尖端核心的地方,却也是自主品牌最弱的地方。
通过SUV市场的快速增长,让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得到增长只是一时的风头,能够真正提升产品性能,造出高品质的自主品牌汽车,才是长久发展之道
我们跟雅阁、帕萨特相比销量上还是差很多,主要我认为还是在动力性和操稳性方面。那么如何通过提升车辆性能来提升我们的品牌力?
首先,随着市场的成熟以及我们消费者水平的提高,中国车企要继续提高实物质量和感官品质,这是要一直坚持做的,但以后竞争中将会转在高档配置和高性能品质上,中国消费者对性价比非常敏感。因此车企要制造出高性能的车,但是价格又不能太高,所以我们需要中国特色的低成本、高性能品质的定义和内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准确的诠释,怎么样以较低的价格造出客户感觉到性能更好的车,这是我们未来要研究的方向。
其次,一定不能忽略品牌的重要性,想办法打造品牌,性能品质提高一定要靠品牌。所有的车企一定要重点打造一个代表品牌性能品质标杆的车型,在成本和性能杠杆上,侧重性能,用一两个名车车型带动整个品牌形象。
再者,随着汽车文化在中国的深入,以及国人对于汽车观念的转变,强劲的动力性和优良的操控性能,这些指标成为消费者选车的重要因素,这些方面恰是自主品牌的软肋,因此汽车企业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不能够弯道跨越。虽然现在互联网造车非常热,强调无人驾驶,未来的技术等,但作为一辆车,首先还是要开起来要舒适,要有乘驾的乐趣,所以动力性和平稳性基本功不做不行;其次才是寻找客户的需求,作为一个新的方向来研发和开发。
为此,吉利汽车从用户实际需求、性能规划以及数据验证这三方面来提高旗下产品的性能品质。今年10月,吉利发布公告决定上调集团销量目标,由66万台增加约6%至70万台。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冯擎峰
洞悉用户需求
首先看一个数据,吉利从2015年的1-9月份到2016年的1-9月份销量增长了28.7%,预计全年会达到68万辆,增长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吉利经历了什么?
冯擎峰从三个部分来介绍吉利背后的故事,首先是用户需求。
其实开始吉利也是实行的追随战略,就是竞品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新车有什么配置吉利的车上也装上,结果是什么?你难以领先和保持优势,别人有的你也有了,其实当别人已经增长上去时,尤其是汽车的产品开发周期非常长,短了三年,长了五年。当你发现竞争对手大卖时,你也开发一个这样的产品,那已经是三年以后的事情了。你还有优势吗?现在的产品生命周期只有五年,大大缩短。那么,你如何才能有优势?也就是洞悉用户的需求。
洞悉用户需求要提性价比,我们研究现代,发现它就是以高性价比进行竞争的。现代汽车和竞争对手竞争时,你有的我全有,甚至于比你还好,但是我价格比你低,销量就会高。但是到了今天我再来想一想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单纯用价格来调整杠杆已经不灵了,为什么?因为消费者在升级,消费者要求的车型不仅价格低,最主要的还要车辆性能好。以帝豪为例,吉利已经四年没有调整价格了,但还能继续保持每个月2万左右的销量,为什么呢?就是吉利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车辆的性能。
八年前的帝豪和现在的帝豪,进行对比,你会发现性能有了很大提升,这种性能的提升不仅仅是说配置的提升,而是用户感知。我从安全需求、前沿科技来分析一下,我们如何来洞察用户的需求。
首先,在安全方面,吉利提出了安全识别圈的设计理念。从五个层级来最终达到驾驶的安全感。其实用户对安全的理解就是一种感觉,他不会用数据的描述,也不会用工程的描述。我们要理解用户,要把用户语言转化成工程语言和工程可量化的数据,做出来以后让用户体验,让他来感受。
吉利所有项目启动一定把用户需求输入清楚,才会启动这个项目。然后把用户的语言转化为工程的语言,工程语言就是这个方向盘到底用多重才是中国人喜欢的,中国人喜欢方向盘轻,但轻不是无度的轻。所以研发启动来自于用户的洞察和分析。
有严格的产品开发体系
国际大公司上都有自己的开发体系,比如福特叫EPDS福特新产品开发体系,沃尔沃尔叫VPDS,它们是通过体系来保证产品性能的,吉利也有一套自己的产品开发体系。
有了这套体系以后,所有人就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工作,包括对供应商的管理、质量管理等。
吉利还定义了一级性能管控指标,一共有300多个。比如燃油,包括座椅舒适性,其实中国人对车辆的舒适性是全球要求最高的。项目总监、项目经理,还有各集成模块的总工,来管理三百多个一级性能指标,随时纠正它的偏离和偏移,同时还有一千多个二级指标,这一千多个二级指标就是我们的工程师每天工作所要点检的。
吉利工程师节假日最愿意干的就是到其他厂家4S店去,不断跟用户交流。过去工程师关注的是图纸,产品是否做出来,还有产品的可靠性等,现在最关心的是用户的感知,这是最高的质量要求。
通过数据试验验证产品
最后我们都是要通过客观的数据来反应产品。实际上现在产品开发,五分之四的投入、人力、时间都投入到验证上了。现在设计一个产品越来越快,因为我们有大量的辅助系统,但最终都是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验证。只有大量实验证明你当初设定的一级、二级、三级目标都实现了,然后再通过主观感受是可以达到目标的,那就可以说这个产品未来投放市场是有竞争力的。
我们会通过蜘蛛图不断和竞争对手相比,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比如说博瑞在自动性能上、制动噪音是高于平均值得的,这个数据来自第三方平台。当然也痛点,比如说燃油经济性。现在一直困扰自主品牌的两样东西,一个发动机,一个变速箱,尤其是变速箱。变速箱效率低就会导致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比别人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