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文章正文

永源飞碟汽车(16年!在一场展会上证明自己的中国车企)

生活 2024年02月04日 00:37 592 荣硅

全球五大车展之一的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缩写为IAA MOBILITY )已经落幕,但这场车展留给中国车企的话题依旧持续着热度。这是一种信号,欧洲对中国车企很重要,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很重要,而能在德国站稳脚跟,也意味着能在欧洲市场拥有更多优势。


除此,这应该是中国车企历年参展以来最自信的一次,甚至多少有些救场般的存在。公开信息报道,本次车展有675家企业参展,这当中有50家来自中国,涵盖整车、智驾、电池等产业链企业。在这场现今只能以德国本土车企为主的“全球车展”上,比亚迪、上汽名爵、东风柳汽阿维塔、零跑、塞力斯、小鹏等中国车企正以量产的“电动化”、“智能化”汽车引发关注。


可以想象,今天即便没有日韩车企的缺席,中国车企的热度也丝毫不会减少。


IAA MOBILITY早前为德国国际车展(简称IAA),曾因主办地长期在法兰克福而被称作法兰克福车展。2021年主办地变更为慕尼黑,并更名为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随即被外界简称为“慕尼黑车展”。


“中国汽车应该证明自己的实力,而不要抱怨别人。”这是2007年在法兰克福车展上一位德国记者对中国参展商的报道。


16年过去,很显然,中国车企证明了自己。


法兰克福的开局:2005-2009


2005年,还是国内汽车工业新兵的吉利出现在了法兰克福车展,实现了法兰克福车展中国车企参展“0”的突破,彼时吉利也因这重身份大获舆论关注。当年吉利带去了5款车型,包括一款名为“中国龙”的跑车。与吉利汽车同时出现在展位的还有浙江京剧团的表演,相比之下后者可能更让欧洲人感兴趣。


2005年11月一篇名为“吉利的法兰克福里程碑”的文章刊登在《商务周刊》,文章署名正是李书福。在这篇文章中李书福谈到:“到法兰克福这几天,让我感觉到全球市场之大,机会之多,只要我们好好努力前景一片光明。”


在这篇文章里吉利也对外宣布了自己海外扩张的野心:即在2015年实现海外销量140万辆,占全年销量的三分之二。刚刚踏上全球大展的吉利显然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太过乐观。15年后当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突破300万辆时,排名第一的上汽海外销量也才做到101.7万辆。此时吉利排名第六,出口销量19.8万辆。


然而,吉利在法兰克福还是留下了好的印象,至少收获了德国媒体的好奇与热情。


相比吉利的开局,2007年法兰克福车展上出现的国内车企带来的则是一场“翻车之旅”。


这年亮相车展的有华晨双环吉奥永源飞碟汽车)四家国内品牌,后三家通过其欧洲代理商获得参展资格。四家品牌的参展面积仅有200㎡,分布在4号、8号馆的角落。


参展之前,华晨出口欧洲正在遭遇“碰撞门”。在华晨尚未批量出口欧洲的情形下,德国声望极高的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对进口才2辆的华晨汽车进行了碰撞测试,旗下尊驰车型获得了最低的1星标准。虽然华晨在展会现场拿出了欧洲NCAP 三星标准,但这无法缓解欧洲媒体与用户对其质量的质疑。


与华晨不同,双环、永源则深陷“抄袭门”。在展会前,双环在欧洲的代理商就收到了宝马的起诉书,起诉书指出其在售的双环SUV车型 CEO 涉嫌抄袭宝马 X5。永源的SUV车型UFO也被指涉嫌抄袭丰田RAV4


相比做不好,被欧洲媒体片面而笼统地冠上“小偷之国”,这样的参展无疑是“凭一己之力成功将中国车企拖下水”。对外界的质疑,永源也只能向媒体强调UFO在车灯等细节上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两家车企在欧洲的代理商则玩起了“拖”的伎俩,试图凭借“连宝马都害怕的车型”让其省去宣传的广告费用。


此后的2009年,即便抄袭质疑缠身,永源还是带着三门版和五门版的飞碟UFO出现在法兰克福车展。


很显然,这是让中国汽车丢脸的事,并非我们的未来。事实也是如此,双环、吉奥、永源最后均黯然离场。2016年双环被工信部勒令终止造车资格,留下的只有“山寨大王”的称号。永源则是回到了低速与摩托车领域。


改变从2011年开始


2011年,在第64届法兰克福车展上出现了中国的纯电动概念车


这台概念车来自长安汽车,这也是长安第一次亮相法兰克福车展。长安的这次亮相在当年被媒体称作是“中国车企的重新亮相”。媒体用诸如“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汽车”这样的评价不吝溢美之词。一同出现的车型还包括融入前沿科技与设计理念的长安SUV、中高端概念车SENSE以及全球首发的全新战略车型C201(长安逸动)。


2013年在第65届法兰克福车展上,长安作为唯一参展的中国车企再次亮相。这次长安带去了6款车型,包括全球首发的长安首款中型SUV CS75,被誉为“最美两厢车”的致尚XT,长安第二代混合动力轿车逸动Hybird,长安首款中高级轿车以及获得C-NCAP新五星安全标准的睿骋等车型。


与过往差别极大的是,这些参展车型最终留下了令人记忆深刻的畅销款,而不再被质疑只是噱头。以CS75为例,自2014年上市之后8年累计销量突破了160万辆,仅今年上半年CS75销量就超过了11.4万辆。


2015年中国车企并未出现在法兰克福车展。2017年在“未来以来”的第67届法兰克福车展上同时出现了两大中国车企:长城奇瑞。长城以中式豪华的自信展示了旗下高端品牌WEY,在带去6款车型的同时,魏建军也向全球公布了WEY品牌国际化的时间表。


当年的9月13日德国权威周刊《焦点》评出了法兰克福车展最成功的5款车,WEY VV5s与保时捷911 GT3奥迪AICON、本田URBAN EV、Smart EQ概念车一起上榜。


稳坐中国乘用车出口销冠的奇瑞展出了旗下高端品牌星途EXEED TX、瑞虎7瑞虎5X以及前瞻性的瑞虎轿跑概念SUV。如今瑞虎7、瑞虎5X依旧是奇瑞海外的热销车型。2022年瑞虎7海外销量超过8.8万辆,瑞虎5X则超过7.6万辆。高端品牌星途更是有超一半的销量来自海外。


这次亮相,欧洲用户在纯电、插混领域看到了来自中国的多种车型。不仅敢在全球汽车工业最发达的市场亮出自己的产品,还能在往后的市场竞争中留下爆款,中国车企此时的参展已经彻彻底底摆脱了过去“出国参展,回国割韭菜”的质疑。


此后,2019年、2021年,再到今年国内热度最高的慕尼黑车展,来自中国的车企开始逐渐拥有了主角光环。而与此同时,由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也逐渐迎来在全球市场的高光时刻。


2007年的中国车企只在角落的位置拥有200平的展位,而今天比亚迪已经能够在这场被誉为汽车工业“奥运会”的国际展上C位亮相。目前可知的是比亚迪已经走进了15个欧洲国家,在在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拥有超过140家的门店。


如果说位置只是一种外在表现,那产品在售价上的表现应该能给到更直观的感受。今年9月4日,在慕尼黑车展上,比亚迪海豹正式在欧洲上市,两个版本的车型分别售价为50,990欧元(约合人民币40万元)和44,900欧元(约合人民币35万元)。


纵观中国车企海外售价的表现,上半年的出口数据显示整体均价已经达到2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8万美元比较,均价提升了11%以上。


欧洲的中国车


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上,上汽新能源三剑客MG Cyberster、MG4 EV XPOWER、Marvel R一齐亮相。上汽名爵(MG)作为自带欧洲基因的乘用车品牌,一直在欧洲市场有着极为惊艳的表现。


上汽集团官网数据,上汽自主品牌MG在欧洲市场前8月累计销量15万辆,同比增长1.5倍,是欧洲增速最快的主流汽车品牌。MG 4 Electric是欧洲市场目前最畅销的中国电动汽车,今年前8个月累计销量已经达到4.6万辆。在“2024德国年度风云车评”中该车型也被评为“最佳紧凑型车型”。


2022年欧洲汽车品牌销量排行中,中国车企所属的15个品牌入围前90榜单,但整体排名相对靠后,位居最前的上汽名爵也只排在了第24位。第二畅销的中国品牌为吉利领克,位居第35位,其次是比亚迪,位居第44位。新势力中蔚来、小鹏也位列其中,但销量非常有限。


排名前10的品牌基本以欧美日韩车企为主,以排名前三的丰田为例,销量超过了76.6万辆,接近上汽名爵的7倍;排名第10、11的起亚、现代销量分别是53.8万辆、51.6万辆。


从丰田踏入欧洲市场算起,到去年丰田已经在欧洲市场经营了近60年。到2022年也已是韩国车企进入欧洲市场的第31个年头。


欧洲拥有更激进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但本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又相对滞后,这是中国车企绝佳的机会。但欧美国家有针对性推出的供应链去“风险化”策略以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推出的《新电池法》等等,无一不将成为中国车企面临的即刻风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来自亚洲的日韩车企已经夺走了欧洲本土车企非常大的市场份额,因此对这群同样来自亚洲的中国对手,欧洲车企一定会全力阻击。所以中国车企要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一定不是当下舆论宣讲的那般乐观。


距离年末仅剩不足4个月的时间,期待中国车企能在欧洲有更好的表现。


中盟盛世科技网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联系QQ:2760375052 版权所有:中盟盛世科技网:沪ICP备202302486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