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s320(不到20万的宝马3系也想跟我的GT-R跑直线,是不是疯了!)
早期的直线加速赛诞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那个时候的直线加速赛会选择干涸的河床作为场地,用时最短的则被视为冠军;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高速汽车协会在美国成立,汽车直线加速赛也呈现出合法化、组织化的趋势;
(1965年Shelby GT350 4.7L V8发动机 最大功率275马力,0-96km/h仅需6秒)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大排量、大马力的车型开始在美国兴起,为后续的肌肉车文化埋下了伏笔。但十年后,也就是七十年代的美国,受到石油危机爆发影响,肌肉车日渐萧条,只有为数不多的美国人还在坚持汽车文化,于是时尚、音乐、汽车的结合作品涌上街头,逐渐形成Funny Car 文化。
(依自己意愿喷涂的Funny Car)
这个时期也是美国汽车文化最鼎盛的时期,个性化的改装、涂装再次赋予了汽车年轻的生命。
回到国内,由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较晚,加上法律法规的限制,导致汽车文化并不能像日本或美国一样被国民认可,从玩车的氛围来看可以说中国汽车文化晚了近几十年。幸运的是,愈发浓重的汽车文化开始在当今的国内盛行,其中同样以直线加速赛为初衷的FAST4WARD就是诞生在这个年代,赛事涉及前驱组、高性能前驱组、EVO&STI组、GTR&911组、SUV组、顶级超跑组等共15个组别之多。
(2015年FAST4WARD上海站由一台950马力的日产GT-R创下了1/4英里9.488秒的记录,尾速近288km/h)
记得上次FAST4WARD北京站的时候,我就在现场,比赛车型以德系车(宝马M4、保时捷911、奥迪S3、高尔夫R、尚酷R、奔驰A级AMG)居多,但也不乏见到一些专业级的“赛车”,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史萌老师的原厂风格宝马E90 335i。
(史萌老师的宝马E90 335i,原厂搭载了一台与宝马1M Coupe相同的直列6缸双涡轮增压发动机,代号为N54。在原厂发动机概况、原厂刹车套件、原厂阀门排气的基础上,对ECU、进气系统、冷却系统、涡轮增压器等部件进行了升级。为了更贴近原厂风格,史萌老师以原厂轮圈为基础重新打造了一套18寸锻造轮圈,重量更轻,而且可以容纳后轮285mm宽度的轮胎,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后驱车的马力输出问题)
除了发动机、变速箱的硬件升级外,直线加速赛还会攻克轻量化、空气动力学、车辆附着力、车辆制动力等基础问题。
(顶级的Top Fuel直线加速赛车,0-300米的距离仅需3.2秒就可以完成,而尾速更是达到了600km/h以上的速度。累累战绩除了归功于上万马力的动力输出,还要为Top Fuel车型的空气动力学点赞)
后轮驱动的赛车,通常会因为过剩的马力而出现抬头的现象,所以从很多车型的后杠上都能看到延伸出来的支撑架。支撑架上方则是负责减速制动的减速伞。
(直线加速赛开伞的过程。受赛道和其它环境的影响,国内很少会遇到开伞的情况,大部分则被视为带有表演性质的开伞)
至于直线加速赛的轮胎选取会更有讲究,国内的赛车通常会选用一些全热熔轮胎或者半热熔轮胎,依靠赛前暖胎加热的方式使轮胎融化,从而增大摩擦力;国外比较发烧的车手,会选用光头全热熔轮胎,可以减少胎纹与地面间的阻力,而这种轮胎除了以加热融化的方式提升附着力外,还可以通过加速时发生的轮胎形变,来拓展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面积。
花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大排量肌肉车的出现,可以说为今后的直线加速赛打下了基础,甚至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也能看到这些肌肉车“隐隐约约”地在为汽车文化做出的贡献。
(道奇Challenger SRT Demon 6.2L V8 原厂状态下9.65秒就可以跑完1/4英里的距离)
(Demon版本有一套Line-Lock系统,可以按照个人需求锁定前轮,达到后轮烧胎的效果,类似的系统在福特Mustang中也有体现,不仅在5.0L的GT版本中可以看到,入门级的2.3T也有这个功能)
(你知道这是什么车上的标识吗?)
即便现在它们不是最快的,即便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让它们离我们渐行渐远。
相关文章